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2020-12-02 18:42 来源:聚星阁
分享到:

前几天六哥听到上级说要“夯实一线派出所的出警责任”,且要在不耽误出警的同时,严格追责一名民警询问(含受害人、证人)的行为。

法律规定两名民警询问是完全没错的,也是必须坚决执行的,但是六哥也想谈谈现在派出所的现状。

目前一线派出所每个班组有大约3名正式民警值班,以六哥所在派出所为例每天大约三十起警情左右,上级要求值班室必须有正式民警值守,出警必须有两名正式民警,询问必须有两名正式民警。所以,在派出所下班以后至次日上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只要有两起警情同时派来或有受害人做笔录的同时来警了,一线派出所想要不被投诉的同时做两件事,将都是违法、违规的行为。

一线派出所这些年已经“跑”的几乎没人了,指望上级向派出所“倾斜”增加警力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此路不通,我们就要另辟蹊径,今天,六哥来给大家谈谈出警的问题。

先给大家上一张图:

 .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路广人稀的新疆,

美国游客

对警察能够7分钟赶赴现场效率,赞叹不已,六哥只能说他“没见过世面”。在新疆,警察出警,都是以“秒”计算的。

六哥来说两件真事:

第一件事是一位去新疆旅游的朋友(非警察)给我说的他的亲身经历。说的是晚饭的时候他们在路边吃饭,看到邻桌有一位当地居民喝多了,坐在椅子上摇摇晃晃的就连同椅子一起摔倒在了地上,头还被碰破了,见到了血,当时人群就炸开锅了。

因为有很多人汉语水平还是比较差的,他们就让我朋友去拨打120、110,朋友看到在大约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警务站,本想跑去警务站报警,但是又怕警务站里没人,就直接拨打了110和120报警。

朋友说,在他挂断电话后的十几秒钟里,他眼睁睁的看到不远处的警务站里跑出来了两名警察(或辅警),然后骑上摩托车15秒钟冲到了现场,展开了对伤员的初步救治。

朋友说,我真的不敢相信,打完110,30秒钟警察就到达了现场!

第二件事是一位新疆当地的居民(非警察)给六哥讲述的亲身经历。他当地时间凌晨2点驾车回家的时候,由于视线不好,躲避一个没有井盖的窨井没有成功,导致自己汽车的后轮陷入其中。

因为车上只有他自己,他试着抬了几次都没有把车轮从中抬出来,最后他没办法拨打了110。挂断电话后,有电话回拨了回来,朋友正想不好意思的解释一下这么晚了还要打扰警察时,结果电话那头打断了他的话:“具体地点?在哪里?”

朋友详细描述了具体位置后,电话“砰”的一声挂断。1分钟内,两辆警车,6名警察和辅警同时从两个方向出现,随后大家合力一下把车轮从窨井中抬出。

朋友说,我没有想到,凌晨2点,一个报警电话,1分钟内就来了2辆警车、6名警察!

所以,大家知道什么是新疆警察的“6+1”勤务模式了吗?6天在上班,1天在休息。有当地的警察朋友给六哥开玩笑说:“我们从来不加班,因为我们上班的6天里从来就没下过班。”

好了,什么也别说了,请大家先跟随六哥一起,致敬新疆警察!

 .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说完这事我们再来说另外一件事。

 .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这是发生在2018年8月份的三亚市的一起督察暗访事件,暗访人员通过报警的方式来测试出警时间,结果,派出所民警17分钟到场。

在关于出警时间的问题上,各地规定不一,但一般要求是:市区5分钟到场,郊区15分钟到场,农村边远地区尽快到达。但是在目前城区上下班堵成狗的路况下,很多时候即使是城区也是无法5分钟到达现场的。

细心的人阅读通报时还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

接报后,15时26分,指挥中心通过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向吉阳分局河东派出所派单指令其立即出警。因河东派出所不在线,15时27分,指挥中心电话通知河东派出所出警。因两名值班民警王威赫和阮志坚均在外出处理案件,15时27分,河东值班室值班员麦东彬通知正在政府大院处警的民警林君前往处置,林君因现场尚未处置完毕,便安排辅警严超、谢飞虎先期前往了解情况。15时44分,严超、谢飞虎到达现场。本次警情自接报至出警到达现场共用时17分钟。

还有更心细的朋友百度了一下两起警情的位置,发现:别说5分钟到达,就连17分钟到达都是快的

 . 从新疆“秒级出警”来谈只派警给派出所的弊端

如果朋友们单纯的认为六哥今天就是来表扬新疆或者来“挑衅”督察的,那你就错了。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家在这出警30秒与17分钟到达现场的反差中,有没有看出些“门道”?

没错,新疆每几百米就有一个警务站,且警务站里的人员就是专门出警的,而内陆的几乎所有城市,警情只会一股脑的派给派出所,关键派出所里民警的工作不仅仅只有出警。

新疆的警察出警机制,就是快速处置,广泛联动,把所有的事态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大部分的内陆警察出警机制就是“转警即无责”,警情连同责任一起甩给你派出所,各自为战。

很多朋友在看万恶的美帝的警察现场处置视频中,都会发现美国警察反应速度非常快,而且是一件小事会引来三四辆甚至十几辆警车陆续到达,仅仅在气势上就足以震慑犯罪,新疆警察的出警现状就非常类似美国警察出警。

而我们的绝大多数的内陆城市出警,别说快慢,有时候一群人打架,我们到场的也不过是一名民警带领一名辅警,等二十几分钟支援到达的时候,我们的民警早就被人打完了,一群人早就做鸟兽散了。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因为内陆绝大部分城市的警察是不出警的!

大部分城市的警情只会派给派出所,少部分的警情会派给巡警“帮忙出警”,甚至有的城市可笑到巡警“不出警、只巡逻”

由于派出所直接面对群众,执法的危险性和风险性再加之所有的责任都是派出所民警个人的,近些年来派出所的民警越“跑”越少,都跑去了机关和类似机关的业务大队、支队。曾经某地做过一个调研,派出所民警占全市局民警总数的22%。整个警局形成了一个人员构成的倒三角型,人员最少的派出所民警在支撑着整个庞大的机关单位和大多数的业务工作。

且目前基层派出所是几乎见不到30岁以下的“小鲜肉”的,据某地某分局统计,分局民警平均年龄43岁,派出所民警平均年龄48岁,请记住,六哥说的是分局和派出所,没说市局,大部分的“小鲜肉”都在市局以上机关,其中还不含部分关系挂在派出所,其实人是在分局以上单位工作的。所以朋友们才会经常看到有报道派出所民警因出警负伤、牺牲的,大部分都是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的年龄。

通报的详细内容就足以证明这个派出所这一天可以用来值班出警的警力只有三人,一线派出所有效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可见一斑。

在追责通报中我们还要看到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两名值班民警均在外出办案。很多朋友会问,这民警为什么不好好值班、要外出办案呢?

派出所不同于其他单位,他们不仅要出警,还要负责处理值班时警情中的案件。值班时是要24小时不睡的接出警和先期处置案件的,第二天能撑住的民警继续处理消化值班期间的案件,实在撑不住的且不想给自己的猝死加“药引子”的民警就会找地方睡觉,第三天正常上班办案或者被安排其他勤务,第四天

很多地方

又开始24小时值班了。

而案子的办案期限可是不等人的,案子的证据可不是坐在屋里就能等来的,不理解的群众投诉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工作多的,不趁着值班期间去抓紧办办案子查查证据,难道还要坐等被投诉吗?

当朋友们看清内陆大部分城市的基层派出所是出警主力,他们人少、年轻人更少,且还要一边出警一边办案子的时候,每天派出所民警“烧香祷告”“不要来警”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反之相比美国警察,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在机关、不在业务大队支队、不在派出所,而是坐在车里、洒在街上,且第二天准时下班还不用再加班处理案子,“闲的蛋疼”的他们如何不会发出“怎么还不来警”的声音,以消除坐在车上无聊的一天。

假如大部分警力都在街面上巡逻出警,会有三个立竿见影的好处:1、满街都是警察,群众安全感很高。2、有点违法就被迅速处置,可以防止“小事憋大”,并向全社会彰显“恶有恶报”,还是现世报。3、遇有报警位置不清的,再也不会出现多个派出所推诿扯皮不出警的现象。

对于民警来说还有两个隐性的好处:1、分工明确,都在干活,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理平衡,增加队伍积极性。2、出警的下班后可以立即休息不用再担心连轴转的问题,办案的不出警也可以在得到好好休息后更有精力投入工作,大家各自分担一些工作,不会造成“能干的该死”和“不得不连轴转”的现状,大大减少基层警察因劳累猝死的几率。

所以,大家知道如何才能“出警30秒到达现场”了吗?

就是把大部分的机关警力、业务大队支队警力、派出所警力都用在巡逻出警上,把所有街面违法犯罪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中,再让少部分业务能力强的民警专门“善后、消化”警情中已发生的案件和其他网络犯罪。

别再用会议落实文件了,别再用追责督促打击了,别再用考核死磕满意了,警出好了,街面违法犯罪都被消灭在萌芽中了,把“安全感”作为最朴实的礼物送给人民,你还会担心他们心中的“满意率”吗?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华中法制网 版权所有 华中法制网简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