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舆评丨理性和逻辑可以弥补毛洪涛事件的舆论缺陷

2020-11-27 22:54 来源:聚星阁
分享到:

 . 舆评丨理性和逻辑可以弥补毛洪涛事件的舆论缺陷

刚刚,备受舆论关注的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事件有了最终调查结论。通报从

毛洪涛朋友圈所发有关内容调查核实情况

等五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回应,提出了后续工作建议。

或许是因为调查结论与公众期望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有许多网民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质疑倾向,还有的提出了类似“勾结包庇”“一手遮天”等对抗性猜想,这让当前的舆论反应充满了焦虑和失望。
而从舆论规律来看,这应该是所有类似事件都会经历的阶段,毕竟我们总是希望事情能按照预想的剧情发展,在大部分网民眼里,毛洪涛的悲剧责任就应该由王清远的“社会性死亡”来承担。
我注意到舆论中有一种声音,得到了许多失望网民的支持和响应,认为由成都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不具有公信力,仍存在包庇嫌疑,似乎只有省级以上的纪检部门介入才能还毛洪涛清白。
事实上,对于不太了解公共舆论的普通网民来讲,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误解可能,因为求助更高层级往往是社会一致的共性心理。但我想说的是,

从央视新闻、新华社、新华网等一批央媒平台同一时间推送调查结论情况看,已经不是成都可以决定的事情,

即便明面上是成都市级层面公布的调查结论,也一定是经过了四川省,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过问和审核

,更可况是在此前

毛洪涛事件已经

连续刷

爆朋友圈,持续多日占据各大平台热门热搜前三位这样的大背景下。

可能与一些网民不同观点,我反而觉得既然成都市这份调查结论,敢逆舆论情绪而为之,应该是基于较为充分的事实调查,否则等于是在给自己“挖坑”,没有哪个部门会干这种给自己找“黑锅”的事,特别是对于纪委、组织、宣传这些本就与事件无关无涉的部门。
当然,为了宏观上保持双方的公平公正,组织给出的调查结论只是针对

“有没有原则问题”“有没有红线问题”

而言,并非给出“两人没有理念分歧、工作争论”等方式方法的矛盾结论,这是两个不同的讨论问题,不能相互混淆、互为否定。
王清远本人是否存在问题,同样是这次舆论风波的又一大关注焦点。前期舆论形成的巨大反差,已让许多网民对调查组的结论产生了不认同、不相信等明显对峙倾向,持续加剧着话题讨论的争论性和对抗性。

但我们同时也要明白,在如此汹涌舆论聚光灯的重压下,王清远被组织包庇的可能性反而要更低,因为已经身处于舆论中心的王清远此时但凡有一点原则硬伤,都会被拿出来爆料。

从目前网上已经呈现的关于毛洪涛和王清远的信息来看,两人之间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乃至个人性格方面可能存在矛盾和分歧,但这不是原则性问题。因为从两人简历看,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能人。个人认为,王清远担任成都大学校长已有6年,对学校发展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而反观2019年成都大学任书记的毛洪涛,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我判断,很可能是因为两人性格的沟通磨合还不够,加上产生的意见和分歧没能在第一时间化解,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相互信任方面的问题。

用心理学分析,毛洪涛应该是一名追求极致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这些从网上关于其任职西南财大期间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是他的优点。
但很多事情往往“物极必反”,特别是当这样一名完美主义者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而出现焦虑苗头后,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他会不自觉用完美主义者的工作标准来套用身边的同事和下属,会不自觉地对那些不能达到其要求的工作同伴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排斥感”,特别是与其进行班子搭档的校长王清远。久而久之,便会因为各种不如意而生出信任嫌弃,将其他班子成员正常的不认同、不支持,都认为是王清远在背后捣鬼,最终陷入心理压力的死循环。

 . 舆评丨理性和逻辑可以弥补毛洪涛事件的舆论缺陷

这几日,关于社会死亡、网络定罪,网上讨论比较热门,清华大学学姐事件的主角在没搞清楚事情之前,急于发朋友圈声称要将其高度怀疑对象的学弟“社会性死亡”,虽然后因监控视频的及时澄清而很快纠正,但我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会令受害学弟心有余悸,甚至成为其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对于这起事件的另一名主角王清远,我相信也是如此。

毛洪涛的逝去,令我们感叹惋生命的脆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千万不能仅仅因此就判定王清远就是元凶,就要处以极刑,就要让他“社会性死亡”,这同样违背了我们参与社会公共话题的讨论初衷。

在很多情况下,舆论可以且应当成为支撑弱者的一种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舆论充满了感知人情冷暖的魅力,但这种力量天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让他更加盲目,而是应该用理性和逻辑弥补它的缺陷,以避免走偏和被无节制的滥用。
关于毛洪涛用理想和生命在工作的情怀,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非常认同,但我对他用这样的方式离开持反对态度,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天,要相信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华中法制网 版权所有 华中法制网简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