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之光照耀奋进路,
典型示范引领新征程!
英模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时代的坐标,一支队伍的象征。
德州市公安机关在深入推进教育整顿活动中,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汇聚警营内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为掀起全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宣传高潮,大力营造崇尚英模、学习典型、争创先进的浓厚氛围,德州公安全媒体平台开辟教育整顿专栏——【典型引领】,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激励广大公安民警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公安工作新篇章。
为此,今天我们刊发【典型引领】系列报道第一期——《夏吉亮:与共和国同龄的公安英模》
英模档案:夏吉亮,1949年7月出生,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宁津县委工作队副队长,宁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察员、副队长,治安科科长,公安局副局长等职,2009年7月退休。他参加公安工作三十年,共侦破各类案件800多起,抓获各类犯罪分子1100多名,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87年12月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侦察员”,1994年2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995年2月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称号。
他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
他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多次受到省委和公安部等省部级领导接见。
他就是原宁津县公安局副局长夏吉亮。
△省领导接见公安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合影 1995.3(第二排左三)
△省政法委和省厅领导同志接见功模代表合影 1986.11.8(第二排左六)
△全省公安功模报告团与德州地区领导同志合影 1986.11.20(第三排左二)
十六岁那年,夏吉亮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从天津回到老家宁津县庞庄村。虽然年龄小,但他谦虚好学,干活肯卖力气,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十八岁被选为村副支书兼民兵连长。21岁时,夏吉亮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从16岁到26岁,夏吉亮将激情与青春全部奉献在庞庄村这片沃土上。因表现突出,1975年夏吉亮加入宁津县委工作队,并担任副队长。1979年,夏吉亮服从组织调配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当时调到公安上来,原认为是充实公安队伍,来了才知道,公安是保证人民财产安全的队伍,听党话跟党走,这个队伍是党的一把利剑。”谈及从警初衷,夏吉亮的话朴实坚定。
公安战线的“反扒能手”业务标兵
夏吉亮最初被分配到刑警队,主要从事集市“反扒”工作。那段光阴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提起来,夏吉亮依然清晰记得,“每天县里都有集,在集市上抓‘扒手’,有时候一天就能抓十个八个的。”
“当年生活条件差,吃喝都保障不了,治安状况也不太好。我刚来公安局,白天就在集市上跟着老民警一起观察,看他们怎么开展工作,晚上就回家拿着局里别人的工作笔记学习琢磨。”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不仅学习如何“反扒”,还认真研究“扒手”们如何行窃。时间久了,他往集市上一站,眼睛一扫,就能通过眼神、衣着判断出谁是扒窃分子。
工作之余,夏吉亮还总结出“扒窃12种表现,21种方法”,因该工作法在“反扒”实战过程中行之有效,夏吉亮受邀在全省、全市进行工作法宣讲,有效促进了其他地市的“反扒”工作开展。
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铮铮硬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侦查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利用银粉、石膏提取现场的指纹、足迹,黑白相机记录现场情况。
然而就是这种侦查方式,宁津县公安局用短短三天时间就破获一起凶杀案。
1984年,宁津县城某村发生一起凶杀案,凌晨时分,一养猪户家猪被盗,户主被打死,现场只提取到一枚足迹印和一个自行车带印。这起杀人案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周边群众人心惶惶,公安局全体民警昼夜奋战,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案件侦查。
案发第三日,夏吉亮与同事循线索走访到距离案发地三十余公里的河北省东光县某村庄时,案件侦查有了突破性进展,该村内刑满释放人员刘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夏吉亮和同事来到刘某家中,在院内发现自行车后座扁担内有猪毛、猪粪等物,且自行车带花纹与案发现场所提取的一致。随后,夏吉亮在屋内衣柜旁边发现一双鞋,该鞋鞋底的花纹与现场遗留足迹相吻合,夏吉亮和同事当即抓捕了刘某。
就在夏吉亮与同事将刘某带走时,刘某用力挣脱控制,将头磕在警用摩托车喇叭处,顿时鲜血直流。此时,夏吉亮让同事骑摩托车前往乡镇请医生。刘某见夏吉亮孤身一人,突然奋起挣脱并试图逃跑,此时夏吉亮不顾自身安危,拼尽全力与其搏斗,胳膊被咬破,腿也被踹出血,但他始终没有松开犯罪嫌疑人。
“当时没考虑危险,心里就一个信念,我是一名警察,我不能放过他,不能放过一个犯罪分子,放开他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回忆起当初,夏吉亮仍旧无比自豪。
此案告破后,夏吉亮不顾自身安危与犯罪分子奋勇搏斗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当年夏吉亮被授予个人二等功。
一颗警心永向党
三十年间,夏吉亮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破获案件800余起,受伤多达30余次。看着身上这些大大小小的伤痕,夏吉亮笑称,这是宝贵的军功章。
夏吉亮把心思全部铺在工作上,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街道、村庄,这一骑就是三十年。
受父亲影响,他的儿子完成学业后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退休后,夏吉亮常常跟儿子回忆曾经那些往事。看着如今办案的条件,夏吉亮也没有落伍,始终热衷于公安工作,坚持每天学习看报,与年轻民警谈起天网、DNA等名词也是信手拈来。
说起自己的从警经历,夏吉亮无比自豪。作为老警的他,没有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依然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在党旗下的誓言,体现着党员民警的人生价值。(策划:王强 整理:郝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