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 正文

就业扶贫拔穷根 幸福饭碗端得稳

2020-11-27 21:53 来源:法制与新闻
分享到:

法治日报-法新网11月26日电(和平 杨海东)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迅速行动,劲锐出战,汇聚就业扶贫合力,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精细服务,巩固脱贫成效,让贫困劳动力端稳端牢幸福“饭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 就业扶贫拔穷根 幸福饭碗端得稳

政策倾斜助力稳岗促就业

“原本我在村里做清洁工,没想到疫情突然降临,家家户户不让随便出门,工作更是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11月19日,邵原镇张凹村李建介绍说,正在他一筹莫展时,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工作人员雪中送炭,为他提供了就业岗位。“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好,将我们一家从泥潭里拉了出来,以后我会努力工作,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李建正高兴地说。

据了解,济源示范区人社部门利用济源就业服务网、就业APP等,大力推行“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公共招聘服务,利用第一书记微信工作群新型媒介,通过187个镇村人社服务窗口将企业招聘信息直达群众手中,累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2.03万条,达成用工意向8779个。不仅确保原在济源当地企业就业的700余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复工,还成功对接50余名受疫情影响暂未得复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当地企业就业。

企业的复工复产是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根本保证。今年春节未过,济源就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专班,短短一周内就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八项措施》等13个政策文件,在企业社保降费、失业保险返还、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方面制定了一批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硬核”举措,支持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等重点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以多种用工形式吸纳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示范带动引领创业带就业

今年3月底,康利纺织有限公司劳保手套加工点进驻梨林镇薛庄新村。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织造机每天可以生产2万副手套。薛庄新村村民范军玲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手套进行锁边,完成最后的加工程序。“刚进厂啥也不会,笨手笨脚,都不知道手套锁边是弄啥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熟悉业务后,速度逐渐跟了上来。以前一天只能完成一筐手套锁边的工作,现在一天能完成七八筐。”范军玲笑着说,“虽然累点,但是挣得多了,手里能攒着钱了。工厂离家就5分钟的路程,不出村就能有收入,还可以照顾家人,真的很不错!”

据悉,今年以来济源按照“抓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脱贫”思路,积极组织参加省级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评审认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济源联洋建材城荣获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济源优洋饮品有限公司荣获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济源阳光兔业有限公司荣获省级优秀扶贫项目,共争取省级扶持资金80万元;推荐济源市亚桥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参评“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河南益和园饮品有限公司、济源市恒信瓷业有限公司参评“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示范项目”,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冶北桐烟叶专业合作社、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巨力钢丝绳有限公司参评“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济源市绿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参评“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

这些创业项目辐射发展带动农户7500余户,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达8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400余人。特别是济源绿茵种苗有限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2户,实现87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 就业扶贫拔穷根 幸福饭碗端得稳

开发公益岗实现兜底保就业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家住大峪镇林仙村的薛爱一家因病因残被识别为贫困户。“丈夫常年有病,无法工作,孩子刚大学毕业,一家子的重担全压在我身上。好在我有一份打扫村道卫生的工作,每个月赚1900多块钱,解决了家庭困难的部分问题。”薛爱说。

据了解,2019年,济源脱贫退出237户568人,从致贫原因上分析,因病因残缺劳力致贫的有211户489人,占比86.09%;属低保五保贫困户有219户518人,占比91.2%,是真正的“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济源示范区财政提供资金250万元,就业补助资金增加近200万元,筹措光伏发电80%以上收益资金100余万元,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力度,让就业困难群体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吃上就业饭。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岗就业工作的意见》,济源制定了《关于印发贫困家庭劳动力春季务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济管人社办〔2020〕14号),率先在全省突破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年龄限制,率先在全省延长了公益性岗位实施期限,制定了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复岗的5条措施,采取灵活用工形式,积极开发非全日制公益岗、市级益贫岗及镇村级益贫岗,确保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应就业尽就业”。

截止10月31日,济源示范区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共有3257人,现已就业3257人,基本实现“应就业尽就业”。 其中,市外务工513人,占比15.75%;市内法人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及灵活就业1663人,占51.06%;公益岗位安置1081人,占33.19%。公益岗安置人员中,市级公益性岗位542人(全日制公益性岗位371人,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171人,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市级益贫岗位212人(示范区财政资金中列支);镇村级益贫岗位254人(镇级财政列支),其他行业部门开发的公益岗位73人(护林员40人,护路工22人,巡河员11人)。

 . 就业扶贫拔穷根 幸福饭碗端得稳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华中法制网 版权所有 华中法制网简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