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 正文

中部六省“十四五”规划出台 都瞄准了这几个目标

2020-12-12 14:41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分享到:

近日,中部各省份陆续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过去5年,中部地区发展追赶显著加快,“十四五”时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面都有了更广泛的期许。

在产业层面,各省重点产业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要“以供应链思维布局产业”;交通建设上纷纷拓展了城市圈的连通渠道;对于区域发展协调性上也提出更高要求,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同时,都提出了以点带面的圈群发展思路,做大省域经济总量,打造新的动力源。

中部“十三五”追赶势头强劲

过去五年,中部地区发展追赶显著加快。2016~2019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在四大区域板块中增速最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贾珅表示,2019年,中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达到22.2%,比2015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与“十一五”、“十二五”占全国经济比重分别提高0.9和0.6个百分点的速度相比,追赶势头明显加快。

“十三五”时期,受出口增速放缓、国内需求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整体放缓。贾珅说,横向比较来看,2019年末,中部地区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0.9%,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7%和13.4%,均为四大区域板块中最优。

今年以来,中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巨大,但中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据统计,3月份,除湖北省以外的中部5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已全部转正,平均达到6.3%;一季度全国有6个省份实现了出口增长,江西(8.8%)、湖南(15.7%)两个中部省份位列其中。

产业链思维打造产业集群

在全球产业链出现区域化、碎片化趋势的背景下,中部各省不约而同地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坚持以产业链思维布局产业,把打造现代化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中指出,河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过重,2019年高达46.7%;产业层次偏低,能源材料工业占比仍在1/3以上,高于广东、江苏10个百分点以上;新兴产业贡献不足,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仅9.9%,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左右。

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十四五”期间将利用产业链思维,重点构建现代装备、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4个万亿级和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6个50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链,积极培育5G、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10个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链。

湖南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未来5年,湖南也要以产业链思维发挥产业优势,以重点企业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和智能终端等产业发展基地。

全国知名的光谷、车都均位于湖北,未来5年,湖北同样注重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打造,主要聚焦在以激光为代表的“光芯屏端网”现代制造产业集群、以汽车及其零配件制造和新一代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与实体经济相配套的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表示,以产业链思维发展重点产业,可降低产业链配合成本,提高产业链时效,既有利于促进产业链集群发展,还能保证自己的发展不会出现瓶颈和“卡脖子”问题。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我国产业链物流通道将更加畅通,与周边国家形成互补型产业链结构,可大大提升以我国为主的区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陈波认为,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包括中部地区在内的全国各省份做好产业链的疏通和分工,为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提高对产业链的重视程度就不难理解了。

双循环对区域协作提出更高要求

未来五年,中部地区要在培育区域经济动力源上寻求突破,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同时,均提出以点带面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思路,做大省域经济总量。

湖北的分布格局高度依赖于长江和汉水。湖北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加速建设以省会武汉为主导的武汉城市圈。作为重要的配套交通工程,武汉城市圈大通道近日正式启动建设,大通道将贯穿武汉与鄂州、黄冈、孝感、咸宁5市11个县区,计划于“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届时将实现武汉城市圈内“1小时通勤”。

中部,六省,“,十四五,”,规划,出台,都,瞄准, . 中部六省“十四五”规划出台 都瞄准了这几个目标
转自: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华中法制网 版权所有 华中法制网简介免责声明